<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

        1-7月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来源: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2-08-26 16:0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1-7月,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市聚焦“三提三效”,围绕“两稳一保一防”要求,克服“0409”、“0703”疫情的不利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一、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一)经济增势继续领跑全省  

          8项月度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增幅居全省首位。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6%,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和上半年高19.9和1.1个百分点;财政“两项收入”分别同口径增长18.9%和15.4%,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4和11.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7.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6月)增长287.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2.6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增长51.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3个百分点。

          先行指标表现亮眼。工业用电环比提速。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11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7月工业用电量19.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增幅比6月提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企业增值税开票金额保持较快增长。企业增值税开票金额5557.05亿元,增长37.4%。其中工业开票金额4025.39亿元,增长58.1%;服务业开票金额1033.97,增长8.4%。交通运输周转量增势良好。公路运输周转量36.8亿吨公里,增长3.4%,居全省四位;水路运输周转量54.93亿吨公里,增长20.4%,居全省第二位。

          (二)经济增长支撑有力 

          工业大盘保持稳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9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贡献突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6%,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增51.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6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的最主要动力。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比增36.5%、9.2%。高技术产业增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1%,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0.1%,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稳步提升。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23.45亿元,同比增长47.4%,增幅分别比1-5月和去年同期提高1.2和10.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81.95亿元,同比增长51.0%,增幅分别比1-5月和去年同期提高7.4和26.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516.61,同比提高101.04个点。

          项目投资拉动有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0.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3.7%,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工业投资增长19.7%,增幅高于全市投资17.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贡献突出。在宁德蕉城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车里湾三期)、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三期项目等锂电项目带动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5%,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146.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恢复性增长。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3.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25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较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民生保障类商品平稳增长。粮油食品类、烟酒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9.7%、6.5%、16.6%,合计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5.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热。限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12.49亿元,增长4.7%,增幅比1-6月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幅达322.4%。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5.29亿元,增长38.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34.9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5.8个百分点。

          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1-6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7.49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在新入库企业带动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三)经济运行环境总体良好 

          财政收入同口径保持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70.65亿元,同口径增长1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77亿元,同口径增长15.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中的税性收入完成135.12亿元,同口径增长17.8%,增幅居全省首位,税性收入占比达79.2%,居全省第三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性收入完成65.24亿元,同口径增长12.1%,增幅居全省首位,税性收入比重达64.7%,居全省首位。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27亿元,增长12.7%。其中,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传媒、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5.6%、46.7%、34.5%、67.3%。

          金融信贷投放有力。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69.17亿元,较年初增加736.88亿元;增长31.8%,增幅比6月末提高3.5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其中,人民币住户存款1413.74亿元,增长13.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185.56亿元,较年初增加424.73亿元;增长27.8%。其中,人民币短期贷款690.30亿元,增长21.5%;人民币中长期贷款2193.09亿元,增长21.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生产下行压力加大 

          一是基数效应放大。下半年我市工业基数放大效应将更加明显,2021年下半年完成产值占全年的57.1%,其中三季度占25.7%,四季度占31.4%。二是市场需求减弱。疫情后企业生产加快,但市场需求放缓,部分行业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形成价格“剪刀差”,导致产成品库存增加。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为488.67亿元,同比增长76.3%。三是传统产业复苏缓慢。电机电器增加值同比下降9.2%,食品加工、冶金特钢、合成革、生物医药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均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此外,尽管工价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在高位,且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一是部分重点项目进度滞后。255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9.1亿元,但仍有28个已开工项目投资进度滞后。二是房地产投资低迷。受房地产市场需求收缩,商品房销售疲软影响,加上去年7月博森海尚、中融江山府、大唐世家等项目入库,房地产土地购置费基数较高,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4.0%,降幅比1-6月扩大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1.1%,居全省末位。三是建安投资持续回落。由1-2月同比增长7.7%回落至1-7月下降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7个百分点,且为全省唯一负增长的设区市。

          (三)小微市场主体仍较困难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普遍抬高,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90.14元,同比提高1.24元。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一是小微企业减停产面扩大。规上工业中小微企业共976家,减停产面比上半年有所扩大。二是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明显。受国内疫情散发影响,消费类行业恢复缓慢,限上贸易企业中小微企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同比下降的达270家,占全市贸易类法人企业达39.5%。三是小微企业利润空间减小。1-6月,全市规上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4.8%,低于大中型工业企业1.6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月度生产经营情况,加强分析研判,摸排投产达产新增长和减停产企业情况,把稳工业经济大盘;积极组织市场开拓,抓住省内跨地产销对接、“手拉手”等活动契机,有效开拓市场;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技改投入,并为企业提供“逆周期”服务,积蓄发展后劲。

          (二)加快投资项目建设。以“双百项目”“三比三赛”等活动为总抓手,充分发挥“3+N”项目前期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利用好首届储能峰会、不锈钢创新发展大会,开展招商攻坚行动,扩充投资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增长后劲;推动中心城区扩大楼盘、车位等供应量,积极消化山区县存量房,加快房地产业的恢复性增长。

          (三)积极服务市场主体。打响“宁德服务”品牌,落细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宣传,精准服务企业,推动政策效果加快显现;围绕新能源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出台有利政策措施;加快新兴消费市场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全市消费加快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