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

        宁德邮政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2-09-21 17:4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我市邮政业发展呈逐月下降态势,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快递业发展情况,近日,365BT体育app_365体育app安全下载_365betasia统计局走访了邮政管理部门和快递企业协会,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今年运营现状

          上半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6.89亿元,同比增速由1-2月的增长8.5%转为下降0.2%。其中,邮政公司业务量2.50亿元,占比36.4%,比增3.6%;EMS业务量0.16亿元,占比2.4%,同比下降14.3%;国内非邮政快递业务量2.82亿元,占比41.2%,下降3%;非邮其他业务收入1.36亿元,占比19.8%,比增2%;其他业务收入0.05亿元,占比0.07%。可见,占比高达43.6%的快递(包括EMS)业务量负增长是影响上半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二、快递业发展特点

          (一)行业规模迅速壮大。近年来,全市快递业保持较高增速,规模迅速发展壮大。2021年,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9854.42万件,比上年增长23.1%;实现快递业务收入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与2017年相比,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2.09倍和2.06倍,年均分别增长20.2%和19.8%。

          

         

           

          (二)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中,国有企业仅占5.5%,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高达94.5%,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力军。随机对50名消费者电话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会优先选择顺丰、圆通、中通、申通等民营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企业主导地位凸显,且已广泛被民众认可。

          (三)集聚效应明显。快递业的发展与产业聚集程度及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全市快递业主要集中在产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蕉城、福安、福鼎3地。上半年蕉城、福安、福鼎3地快递业务量分别居全市前3位,快递业务量分别达1515.65万件、1082.78万件和885.7万件,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34.3%、24.5%和20.1%,3地合计占全市78.9%,其它6个县仅占21.1%,业务量排名靠后的柘荣县、寿宁县、周宁县占比均在1.0%左右。

          三、快递业存在主要问题

          (一)用地瓶颈难破解。宁德是全省9个设区市中唯一没有建成专业的快递物流园区的地市,快递企业多为租赁旧厂房、旧仓库等场所经营,难以满足快递业务发展的需求。经营场所用地难以成为我市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难点、痛点,是制约我市快递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按现行管理部门对快递企业经营场所的要求,无房产证的一律不予办理经营许可证。目前,全市32个邮件快件处理场所中23个为民营快递处理场所,其中仅蕉城的耀泰物流和屏南的中通快递2个为自有场所,其余21个均为租用场所,其中13个无房产证,所占比重高达61.9%,而在无房产证的场所经营的企业将面临经营许可证到期时无法续办的问题(经营许可证使用期限为5年)。尤其福安市,一些快递企业经营许可证即将到期,但在当地找不到符合企业要求的经营场所,企业用地已迫在眉睫。不规范的经营场所还影响企业投入资金改善设备、提升生产能力的积极性。

          (二)价格弊端难扭转。宁德快递价格相对较高,在全省九地市中仅比三明、南平略低。价格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一是运输成本提高。受俄乌战争影响,油价上涨,运输成本上升。二是场租成本高。我市绝大部分快递企业的经营场所采取租赁方式,租金每年提高,场所租赁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约为40-60%,而宁德场租明显偏高。据了解,快递企业在宁德的场租约40元/平方米,宁德邮政在漳湾的场租约30元/平方米,远高于福州(25元左右/平方米)、厦门(15元/平方米)、晋江(10元/平方米)等城市。三是用工成本高。在新能源产业工人带动下,我市职工劳动工资水平较高。202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222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低于厦门、福州,居全省第三位。四是企业盈利空间小。快递企业除顺丰外,普遍采用加盟模式,投资初期加盟费、干线物流运输费、面单费等加盟成本高,再加上来自企业总部的收费和罚款,快递企业面临的经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盈利空间逐步缩小。同时,部分快递企业为抢夺市场,恶意压低资费,打价格战,也影响了企业盈利水平。多数企业认为行业内恶性竞争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电商外流难阻挡。电商对我市快递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宁德电商的快递量占全部业务总量的80%以上,而电商企业对快递成本控制比较敏感,价格因素是导致电商外流的最主要原因。从快递分拨中心分布看,省内沿海的福州、泉州均设有省际分拨中心,邻省的浙赣部分地市(温州、义乌、南昌)也设有省际分拨中心,同时,这些地区制造业发展较好,生产的产品也比较迎合快递企业需求(如,比较泉州的鞋服、义乌的小商品等都是小件物品,宁德的按摩器单件体积较大不具优势),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业务量,从而拥有更大的定价自主权,直接给这些地区带来快递价格低于其他地区的优势。而地处三省交汇地的宁德未设省际分拨中心,在没有价格优势的大环境下,部分电商企业为节约成本选择将快递业务转移到周边地市或撤仓从原产地发货,出现电商企业外流或仓储发货外流现象。

          (四)用工紧张难解决。相比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招工,我市快递企业用工劣势明显,用工难、用工贵问题较突出。企业员工多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行业员工素质整体不高。一是部分快递企业负责人综合素质不高,经营观念落后,对企业没有长远规划,对员工业务培训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系统、全面培训。二是快递员文化素质不高,履约意识不强,容易出现员工不遵守合同规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

          (五)服务延伸难保障。目前民营快递企业的末端网点多数设在乡镇一级,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快递服务覆盖率还不高,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快递企业仅在一些靠近城区、人口集中、特色农业和商业较发达的乡镇设立了快递网点,而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的乡镇,派送成本较高,快递企业设网点意愿不强,更遑论村一级,导致“快递下乡”止步于乡镇,难以到村。

          四、关于快递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用地保障。把快递业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到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邮政和快递园区、邮件和快件处理中心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持续保障快递业发展。要着力解决快递企业经营场所用地问题。一是尽快建设集电商、快递、仓储、冷链于一体的综合型快递园区,争取设立分拨中心,改善快递企业发展环境。二是由国有企业提供有产权证的场所出租给快递企业,并在租金方面给予优惠,促进快递企业持续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扶持政策。积极沟通协调财税等部门,推动落实行业减税降费支持政策,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二是加大对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企业基础设施、生产设备投入等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等形式,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指导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职能部门监管和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科学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防止“价格战”的滋生和蔓延。

          (三)挖掘业务增长点。一是积极培育电商企业。加大对电商企业的招商和培育力度,拓展快递企业的客户源。二是吸引外迁订单回流。积极与各快递企业总部对接沟通,争取对宁德支持,在合理范围内适当降低快递单价。同时,强化与电商企业洽谈沟通,吸引外迁电商仓储订单回流。三是加大水果、食用菌、大黄鱼等本地农特产品的推广宣传,持续打造“一县一品”特色项目,推动“快递+现代农业”发展。四是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应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布局情况,在做好地区间发展布局规划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促使快递业向薄弱地区转移,尽快实现行业布局补位。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岗前和在职培训,鼓励快递企业员工参加快递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快递行业人员专业素质。二是引导快递企业完善用工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健全薪酬分配及激励约束等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就业保障。

          (五)提升快递服务能力。一是鼓励和支持快递企业设立投递服务点,推进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建设,将智能快件箱、快递公共服务站、末端服务网点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二是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加强与农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供销、电商等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鼓励基础设施、人员等共享共用,打通“最后一公里”,拓展农村消费市场。